|  |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| 课堂教案 |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|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
   
    | 
  
    | 发布人:admin 时间:2016-12-29   已被浏览 35 次 |  |   
    | 第三编 魏晋南北朝文学
 
 
 概说
 一 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背景
 魏晋南北朝前后达三百余年,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,分裂与动荡时期。
 二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阶段及特点
 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为两期:第一期是魏和西晋,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。魏和西晋又可以分为三段:建安文学,正史文学,太康文学。
 
 第一章 建安文学
 
 
 
 建安文学总说
 
 一 建安文学
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(196-220),但在文学史上习惯把建安文学当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。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是以曹氏父子为骨干,建安七子为羽翼的邺下文人集团。建安文学以诗歌为主体,是我国古代文人诗歌的第一个创作高潮。建安文学对我国古代整个诗歌的发展影响极为巨大。
 二 建安风骨
 建安诗歌的情辞慷慨格调激昂的风格特征。被后人标举为建安风力,汉魏风力或建安风骨。
 
 
 
 曹操与曹丕
 
 一 曹操与文学
 1曹操的生平 :(155-220)即魏武帝。三国时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
 2曹操的诗歌 曹操是建安文学局面的开创者,诗今存二十余首,全是乐府。钟嵘《诗品》“曹公古直,甚有悲凉之句。”敖陶孙《诗评》:“魏武帝如幽燕老将,气韵沉雄。
 二 曹丕与文学
 1曹丕的生平(187-226)曹操次子。220年,代汉自立,是为魏文帝。在位七年。
 2曹丕的诗歌 曹丕现存诗约四十首。由于宫廷生活的限制,以及政治上和思想上趋向保守,诗歌题材狭窄,缺乏风力,写游子思妇的居多。刘勰《文心雕龙》“子桓虑详而力缓。”沈德潜《古诗源》卷五“子桓诗有文士气,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。” 《燕歌行》。
 
 
 
 曹植
 
 一曹植的生平与性格
 造就曹植理想主义气质的早年时代及生活环境。邺下文风对曹植的溉养。曹植晚期的生命悲剧与文学精神之飞跃
 二曹植的前期创作
 三曹植的后期创作
 四曹植的成就及文学史地位
 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,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。钟嵘《诗品》评诗曰:“骨气奇高,词采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。”
 
 
 
 建安七子及其他
 
 一 建安七子
 围绕曹氏父子的邺下文人集团之形成。建安文士与曹魏集团的关系
 (一)孔融
 (二)王粲 王粲的学术与文学。《登楼赋》与《七哀诗》
 (三)刘桢等 刘桢的个性
 二蔡琰 与《悲愤诗》。
 三诸葛亮
 
 正始文学与西晋文学
 
 
 
 正始文学
 
 一 正始时期的政治特点
 二 阮籍
 (一)思想性格及处世态度
 (二)《咏怀诗》
 一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,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,使诗寓意深邃难明;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,使寓意藏而不露。钟嵘《诗品》评阮诗:“言在耳目之内,情寄八荒之表”、“厥旨渊放,归趣难求”。
 三 嵇康
 
 
 
 嵇康人格魅力与文学
 
 (二)嵇康的文 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
 (三)嵇康的诗四言诗
 四 竹林七贤的其他诗人
 
 第二节 西晋文学
 一 傅玄、张华
 二 陆机 潘岳 左思
 1陆机的生平,其人格个性的复杂性:修谨中有大度,作为亡国之后出仕中朝,有较强功名心。陆机的文学渊源与创新性,基本上还是处于拟古的创作风气中,但语言艺术上有较多的新尝试。《文赋》的理论,其体制的成因,其在魏晋南朝文论发展史上的意义。
 2潘岳。关于他的人品与文学的传统的话题。潘陆比较的传统话题。长于哀诔的文风。《悼亡诗》的及其后世悼亡类作品的影响。
 3 左思和《咏史诗》
 左思的家世、勤学生涯、早年理想、寒素意识。《咏史》艺术成就。
 三 玄言诗人
 
 陶渊明
 
 第一节 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
 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 仕与隐的选择
 
 田园诗及其他
 
 一陶诗题材的分类
 行旅诗、田园诗、怀古诗、咏怀诗等
 二田园诗
 平淡风格
 第三节 陶诗艺术成就及影响
 第四节 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
 一《五柳先生传》中的自我形象
 二《归去来兮》的回归主题
 三《桃花园记》的理想模式
 
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
 
 1 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
 2 陶渊明的接受史
 
 南北朝的诗文
 
 第一节 谢灵运和山水诗
 一 生平 、政治态度与思想品格
 谢灵运与谢氏的家族的文化、文学传统。谢灵运的人生悲剧,以门阀名士的身份遭遇皇权政治的格局。
 二 山水诗的艺术风格
 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政治遭遇的关系。
 2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。
 
 鲍照与七言诗
 
 一生平
 鲍照的寒素情结及政治上的表现,热切的政治追求与临路迟回的彷徨。
 二 诗歌的艺术成就
 《拟行路难》在歌行体发展上的巨大影响。
 第三节 沈约、谢眺与新体诗
 一 沈约与“永明体”
 二 谢眺
 山水诗从“大谢体”到“小谢体”的发展
 第四节 宫体诗
 第五节 庾信
 一 生平和思想
 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。
 二 作品
 (一)前期的作品
 (二)后期的作品
 三 成就及影响
 庾信文学的特色,强烈的抒情性、与高度的语言技巧,超越浮靡时风,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。融合南北文学之长。
 
 第五章 魏晋南北朝的骈文散文和辞赋
 一 魏晋文坛概况
 二南北朝的骈文与辞赋
 三南北朝散文
 《水经注》与《洛阳伽蓝记》
 郦道元(为《水经》作注释,引书达四百余种,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、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,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,文笔简洁精美。不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,也有高度的文学价值,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的影响。
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、史书。这部书共有五卷,在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的同时,记录了众多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材料,是一部自具特色的散文著作。
 
 第六章 南北朝乐府民歌
 第一节 南朝乐府民歌
 一 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
 南朝民歌多数作品表现男女恋情,篇幅短小,多为五言四句。语言清新自然,语言上的特色,是大量运用双关隐语,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,而且使情思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。
 二《西洲曲》
 
 北朝乐府民歌
 
 一 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
 语言质朴刚健,风格粗犷豪放,自然清新。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。
 二《木兰诗》
 
 第六章 魏晋南北朝小说
 第一节 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
 一 小说的起源
 二 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
 第二节 志怪小说
 一 志怪之源。
 二 干宝与《搜神记》
 第三节 《世说新语》
 一《世说新语》的编撰
 二《世说新语》与名士风流
 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,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逸事和生动言谈,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,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、人生态度、文化习尚乃及其审美趣味。
 三《世说新语》的文学成就
 1传神的人物描写
 2冷隽的语言风格。
 
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
 
 《典论.论文》和《文赋》
 
 一 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,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。篇制虽短,但已涉及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重要方面。
 一 关于文学的作用  。
 二 提出了“文气说”。
 三提出了文体论  。
 四关于文学批评。阐明了文人之间的关系,认为由于各种文体特点不同,除少数通才能备其体,一般说来作家不能兼擅,不应“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”,批评了“文人相轻”的古来陋习和“贵远贱近,向声背实”等文坛不良风气。对"建安七子"的文学成就给予恰如其份的评价。
 二 陆机的文赋》是继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之后,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著,着重阐述创作论。文章围绕文、意、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,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,企图解决“意不称物,文不逮意”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。
 
 《文心雕龙》和《诗品》
 
 一 刘勰《文心雕龙》
 《文心雕龙》共五十篇。最后一篇为全书的自序,说明自己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和部署的意图。按《序志》的说明,全书可分为上、下两编。前二十五篇为上编,主要论述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;后二十五篇为下编,着重论述有关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文学的历史发展、作家的才能与修养等理论问题。全书精心结撰,组织严密,自成系统,体大思精。
 二 钟嵘《诗品》
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,也是我国诗话的开山之祖。《诗品》书前有序,表明著者的文学思想。下分三卷,仿汉代“九品论人,七略裁士”的先例,把诗人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。每品“略以时代为先后,不以优劣为诠次”。逐次论述了自汉古诗迄梁代122位诗人及其作品。
 |  |  |  |  |  |